产业要闻
【大事记】地理信息产业一周要闻(02月18日—02月24日)
国家测绘地信局发布
《365体育网址:推动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长期稳定运的通知》
近日,国家测绘地信局发布《365体育网址:推动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长期稳定运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局所属有关单位:
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是各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共同主导建设的基于互联网的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目录发布与服务系统,是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版目录服务系统自2016年10月正式上线以来,已整合发布各类目录279万多条,方便了社会各界查询、获取地理信息资源。(国家测绘地信局)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赴北京、
浙江开展《测绘法》修订立法调研
2月17日和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超英及法工委经济法室调研组分别赴北京、浙江开展《测绘法》修订立法调研,与相关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地理信息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宋超智陪同调研。宋超智副局长表示,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就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和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进行专题调研,进一步了解了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制度需求,将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议《测绘法(修订草案)》打下良好基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密切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修改完善《测绘法(修订草案)》,全力推动新《测绘法》早日出台,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法规与行业管理司)
刘先林院士:
2个万亿产值的地理信息在等着GIS产业
近日,围绕“互联网+测绘地理信息”的主题,刘先林院士就“互联网+”时代下GIS在作业范围、重复采集频率、分辨率与精度、后处理智能化特点、GIS与大数据的融合、增强型GIS对3D GIS提出更高要求等特征以及3个创新要求进行了阐述,并提出更深层次的专业应用——公路BIM,认为将来会出现网络空间与GIS实体空间相互融合、IP地址空间化与电子标签网等新趋势。(地信网)
—地方—
上千亿元的大手笔!
长春将打造新一代卫星生产基地
航空航天产业在中国第17个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获得突破性发展。2月20日召开的长春新区2017年工作会议上,官方透露当地正在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航天信息产业园,两个项目总投资逾千亿元人民币。去年2月,中国国务院批准同意在吉林省长春市设立规划面积为499平方公里的长春新区。中国官方对这片区域的发展寄予厚望,目标直指成为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要引擎、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的重要平台和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长春新区成立后,一批重点项目被快速推进。这其中,就包括总投资1015亿元的通用航空产业园和总投资54亿元的航天信息产业园。(地信网)
新疆推反恐新政:
汽车须装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新疆安全部门要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所有汽车安装卫星定位系统,未安装定位系统的车辆将被禁止加油。据英国《卫报》网络版2月21日报道称,新疆安全部门下令所有居民在汽车上安装卫星定位装置,以便当局能掌握他们的行踪。报道称,这一要求在近日开始执行,最后将影响与中亚地区接壤的该自治州成千上万的汽车。新疆政府宣传机构刊登的通告称,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将有助“确保必要的监控和跟踪自治州内的汽车”。(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
北京市1.8万余公里
天然气管线已采用北斗系统进行巡检
2月21日,全国首家采用北斗精准服务网的北京燃气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1.8万余公里天然气管线已采用北斗系统进行巡检,计划2020年利用北斗系统替代GPS定位系统确保首都燃气安全。截至2016年,北京市燃气用户数量达到580万户,天然气供应量达到152.24亿立方米,用气量居全国城市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莫斯科。同时,天然气管线长度1.8万余公里,地下燃气管线长度达到1.65万公里左右,五环内的绝大部分管线都位于地下。(和讯网)
闽建400个北斗数据传输终端站
扫除气象通信盲区
遇到突发灾害性天气,通讯中断,气象站的实况数据要怎么传输?在福建,北斗卫星预警通信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正逐渐成为气象数据传输的新手段。福建省气象局消息,福建已建成全省各市、县、乡、镇及野外监测点400个气象自动站的北斗数据传输终端站,并完成100部手持终端位置展示和短报文发送等功能开发。这是“北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省气象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陈自力介绍,偏远地区网络不佳以及突发事件发生时,可能导致通讯中断而无法传输气象数据。“北斗系统”可以扫除气象通信“盲区”,保证及时将气象数据传输到县气象局,保障气象资料传输的通畅、及时性和可靠性。(新华网)
吉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放管服”工作成效显著
近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政务公开协调办公室发布通报,对吉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驻省政务大厅行政审批窗口2016年度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通报指出,吉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驻省政务大厅行政审批窗口认真遵守省政务大厅各项规章制度,正确处理审批与服务的关系,用热情营造氛围,用真情拉近距离,全年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686件,提前办结率达80.12%,群众满意率达100%,为办事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窗口工作人员韩辉各项工作表现突出,先后获得优秀窗口工作人员和年度服务标兵称号。( 吉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陕西省水土保持局
到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调研
2月20日下午,陕西省水土保持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晓强一行5人到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双方就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应用合作开展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会上,陕西省第五测绘工程院先后介绍了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数字电子调绘采集系统、地理国情监测等测绘成果应用情况,双方就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沟通。宋晓强表示,通过调研交流进一步了解了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测绘技术先进、产品形式多样、应用服务广泛,有利于推动水土保持相关工作更加直观、高效的开展。(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 )
—前沿—
京东首推空中物流网络
将在陕建无人机飞行基地
近日,据中国经济网报道,京东集团与陕西省政府在西安正式签署了365体育网址:构建智慧物流体系的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将与陕西省政府开展基于智慧物流体系、无人机通航物流体系、农村电商、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传统物流体系升级等方面的全面战略合作。双方首次透露,将利用载重量数吨、飞行半径300公里以上的中大型无人机,合力打造全球第一个低空无人机通用航空物流网络,实现陕西省全域覆盖。双方的全面合作期望在2020年左右,实现千亿级产业聚集,带动万人级就业,推进陕西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合作会加速京东智慧物流体系全面落地,并以陕西为中心辐射全国。(新浪新闻)
DARPA研发水下导航系统可快速定位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投资研发的“深海定位导航系统”(POSYDON)综合运用水下声波信号、水面浮标、水下信标或节点、GPS信号,能够快速的确定水下执行任务的无人系统的位置坐标,并将数据传输回水面舰或潜艇的指挥控制系统。“深海定位导航系统”(POSYDON)目前正在进行第一阶段的研发工作,由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和BAE等公司合作完成。(今日头条)
宝马与Mobileye宣布合作
收集无人驾驶汽车地图数据
近日,以色列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提供商Mobileye与德国汽车巨头宝马周二宣布签订协议,从2018款车型开始,将在宝马的汽车上使用Mobileye的数据生成技术。这项协议将使用配备Mobileye驾驶员辅助技术的车辆实时收集数据。两家公司表示,这对于通过高清地图帮助无人驾驶汽车提升安全性和效率至关重要。宝马曾经表示,计划在今年下半年上路测试40辆无人驾驶汽车。为了快速制作和更新高清地图,宝马和Mobileye将把数据传送给德国数字地图公司HERE,后者使用这些数据为自动驾驶汽车实时更新云服务。大众上周也宣布与Mobileye合作开发道路导航系统。(网易科技)
福岛将用无人机测量辐射量
或可推进反应堆报废作业
据日媒报道,东京电力公司20日在福岛县楢叶町的体育馆实施了可掌握设施内部三维空间结构和测定辐射量的小型无人机飞行试验,以帮助推进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应堆报废作业。东电计划近期还将在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进行试验,最晚在3月底判断是否正式采用。在体育馆简易地再现了3号机组的情况。基于装在无人机上的机器通过激光收集到的信息,在屏幕上呈现出了建筑物形状和设施内障碍物情况的三维图像。据称厂房内和户外均可使用。(36氪)
SpaceX归来!
“猎鹰9号”火箭成功发射后完成回收
北京时间2月20日早间消息,美国民营火箭公司SpaceX上周日在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完成了一次历史性发射。这是自“猎鹰9号”去年9月1日在发射架上爆炸后,SpaceX首次在佛罗里达发射火箭。周日的这次发射也是自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航天飞机2011年7月退役以来,Launch Complex 39发射站首次执行发射任务。该发射站曾经执行过“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发射任务。本周日早间,SpaceX将龙飞船送往国际空间站,“猎鹰9号”的第一级火箭也得以安全回收。(太空研究基地)
—数字—
739.1亿美元 | 地理信息市场快速增长
根据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公司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地理信息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307.1亿美元增加到2021的739.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2%。地理信息市场快速增长,2021年将达739.1亿美元。物联网、大数据、信息化发展等各类因素正在持续驱动全球地理信息市场的发展,其中包括地理信息分析市场的类型、表面分析、网格分析、可视化分析等;分析的技术,遥感、GIS、GPS等;应用程序的应用领域,测量、医学、公共安全领域等;以及其他垂直领域和不同地区的发展。(今日头条)
首组 | 碳卫星获取首组观测数据
近日,中科院透露,中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已成功获取首批观测数据。碳卫星于2016年12月22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经过平台测试、载荷加热排污等一系列工作后,有效载荷于今年1月12日成功开机,13日转入在轨观测任务模式并获取首批观测数据。据介绍,首批观测数据包括碳卫星高光谱二氧化碳监测仪获取、经过地面处理生成的碳卫星第一组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吸收光谱图。这是我国从太空获取的第一组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吸收高分辨率光谱图。(人民网)